第185章 准备-《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第(3/3)页

    李老爹道:“都听大人的。”

    他们告了许多回状,就没一次跟现在一样的。项二郎说的对,眼下只有这条路。打定了注意就走下去!

    祝缨道:“那行,你们一块儿去牢里住几天。”

    “啥?!”

    李福姐比他们都明白一点,道:“没事儿,这里大牢比家里住着还好呢!在外头还要受欺负的。你们来,我同你们说。”

    一家人往大牢里一住,祝缨对项乐说:“你辛苦啦。”

    项乐道:“也没比跑买卖辛苦到哪儿。大人,大人神机妙算,黄十二郎果然私设公堂,此外又有强买强卖、欺田霸女……”

    他说了许多,又描述了黄家“仿官样”是怎么回事儿,骂道:“咱们正经的衙门都没有水牢,他倒有!”

    侯五一时没管住嘴:“就是不正经的才有。”说完赶紧往后退了半步。

    项乐来得虽晚,也知道他的嘴,对他笑笑,重新起头:“大人怎么知道他……”

    祝缨道:“猜的。”

    这也没什么难猜的,看黄十二郎那个样子,在她面前装孙子、实则没有多少尊重的意思,这样的人扭头出去必得把刚才失去的威风找补回来,怎么丢的怎么找。再结合小江主仆二人从李福姐那里听到的那些事就能推断出,黄十二郎极有可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场所或者固定的流程来维系其暴力的威权。

    就像是两座房子之间的一块荒地,从甲到乙,开始是零零星星有人走,走多了,就能踩出一条路来。黄家维系权威也是一样的道理。时间一长,欺负的人多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找个固定的地方办这种事。黄十二郎言谈、生活又挺爱摆谱,可能性就更大了。

    “福禄县有没有这样的地方?”祝缨问。

    项乐道:“小人没有听说过。”

    “这么老实?怎么也没有一家能像黄十二在思城县那样一家独大的呢?”

    项乐也是一脸的疑惑:“这个小人也不知道了。”他以前也没想过这个事,现在记下了这件事,打算等会儿回家打听打听。

    祝缨道:“切记保密,账先不能报,先拢个数。回家休息几天再回来。”

    “是。”项乐将一个有点卷边的本子递给祝缨,上面都是他记的一些黄十二郎的劣迹,写得比江舟的那本清楚多了。

    那些人证他都没带回来,不过数目这么多,只要拿准李家这一件办实了,又或是私设公堂的名目,不管哪一个只要黄十二郎栽了,就会有无数的人证自己冒出来,不必现在费力不讨好。

    祝缨道:“休息几日,咱们一道去州城。”

    项乐回来之前,黄十二郎不再往县衙送礼的原因也找到了,人家只是不往福禄县送了,思城县可没落下。估计他正在后悔迁户籍迁得太草率了。

    祝缨忍耐许久,终于等到项乐将差事办妥回来,时间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去见冷云了。

    ——————————

    去州城之前,她先往南府去,不将扯皮的公文落在字纸上。扯皮一旦跟上司扯上关系,无论哪一层的上司,如果他决定“给思城县”,白纸黑字,完蛋。

    只要思城县不往上头报,她也不报。

    她与裘县令在府城见面的时候,两人还有说有笑。裘县令还在说着:“麦种可要给我多留一点。”一旁王县令又争:“是我先说的,怎么也得我多些。”

    等等。

    到了私底下她才与裘县令提了一句:“有些事儿还是面谈更方便些——那件案子。”

    “什么案子?哦!黄十二郎的?那也该是我的案子吧?”

    “都到我手上了。”

    两人又将公文间的扯皮当面扯了一回,都没太认真扯也没扯出个结果来,最后两人约定:“回来再慢慢说。”

    断案的向来是不急的,刀不砍到自己身上也是不疼的。一般只要不是什么谋反、恶逆之类的,案子只要不重,都是不紧不慢的。就算是大案,也有拖很久的。像当年龚劼案,大理寺牵头还干了好长时间呢。

    一行人又往州城去。

    这一路上再没人向祝缨打听冷云了,时至今日,大家多少知道一些新刺史的本事了——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他自己好像没多少本事,但是却会放幕僚来对付大家。这些幕僚除了烦点儿,有耐心点儿,并不比鲁刺史更可怕。

    这就是个不蠢的贵胄纨绔,说不蠢,是因为他不自己胡乱拿主意,知道用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冷刺史喜欢精美奢华的东西,听曲儿,□□致的饮食。不是很贪,也不很严苛,总的来说,跟他离得比较远就比较好相处,因为他懒得多管。听说离得近的日子就不太好过,苗县令那么个精明强干的人,他嫌人家“脑子是个漏勺,总能漏点儿什么,太不周全”。

    他还嫌别人笨!

    活见了鬼了,不知道他在京城的时候谁给伺候的?太怀疑有没有人能合他的意了!

    还好,咱们不跟他打太多的交道。

    到了州城,驿馆一住,拜帖一投,各府县官员排着队的给刺史府送礼。

    祝缨也不例外,她比别人好的地方就在于她是被刺史府派人迎进去的。

    小吴一脸企盼地进了驿馆,熟门熟路地到了祝缨的住处,见面先跪下来就要抱住祝缨的腿:“大人!可想死我了!”

    祝缨蹬了他肩膀一脚,低声喝道:“出息呢?起来!”

    小吴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胡乱拿袖子抹一把脸,说:“大人,冷大人请您过去呢。他这几个月……”

    小吴这几个月在刺史府里过得难说好与不好,却见证了一段从鸡飞狗跳到平静的岁月。主要是冷云的五个幕僚跟刺史府里的属官们干架,有的时候他们在桌子底下已经互相飞连环腿了,上面冷云愣是没看出来。

    “现在终于消停了。”小吴说。

    “你呢?他们没拿你指桑骂槐吧?”

    小吴又想哭了:“没,我躲着呢,他们要闹得凶了,我就陪着冷大人说话。我才不叫他们拿我当刀使呢?最后我倒霉!

    冷大人能听得懂一些方言了,不过只会说几句简单的,他平常也不跟不会说官话的人玩。刚下雨的时候,冷大人还要看着雨说什么有愁思。下多了就烦了,对了,还嫌弃这儿太潮湿了。

    冷大人昨天因您要来,又想起来宿麦的事儿了。大人,我该回去您身边了吧?您种宿麦,不得有个跑腿打杂的吗?”

    祝缨日常生活不挑剔也很能体谅人,冷云倒有些公子脾气有时候还要打人,但是小吴感觉应付冷云更顺手一些,对祝缨他就不敢应付。小吴却越来越想念在祝缨身边的时候,怎么说呢?吸一口气,两边味道不一样。

    想回去。

    祝缨道:“行。”

    小吴跳了起来:“那咱现在就去刺史府吧。”

    他手脚麻利地开始准备祝缨出门的行头,一边准备又一边说了许多冷云的细节。连冷云更喜欢哪个妾、苗县令又送了两个年轻貌美的歌姬都说了。

    等祝缨站到刺史府门前的时候,对冷云几个月来的生活知道得已经很详细了。

    逍遥了这么久,她得把冷云薅起来干活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