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另外也用现代印刷书籍换取了不少珍贵的老旧线装书籍; 这些线装书籍自然也不是什么世间罕有的孤本,但带回现代去,同样价值不菲! 张言志很满意,这进度都有种让他在现代开一个古董行的冲动了。 接着。张言志又去了澳宋宝马馆,同样没发现什么问题,还算满意—— 果然,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培养好澳宋书院的学生,然后再以之为骨干填充到张言志的各行各业中去; 这种半工半学的‘校长模式’,既能畜养人才、锻炼人才又能牢牢的控制住产业,被证明是成功的,可谓一举两得。 如此,张言志就更加坚定自己的计划了: 既然人才就是一切。那自己就必须尽快扩大学院规模: 去各地人市、人贩那里买更多的小孩、去流民中招收更多学生—— 想必张言志戴着‘岭南四大才子’的头衔来做这件事,应该会很便利吧? 另外,他还要开设澳宋书院的外围教育机构:澳宋义学; 通过澳宋义学来招收明朝普通家庭的子弟,在剔除掉澳宋书院中敏感知识后,给普通家庭提供免费教育,也帮张言志培养、挑选一些人才。 张言志边走边想,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羊城集市中的临时大舞台附近—— 现在临时大舞台已经被澳宋书院租用,用以表演澳宋歌剧了; 表面上是为了庆祝‘澳宋书院才子最终荣获岭南四大才子头衔’,但实际上则是为了宣传澳宋文化,为澳宋三馆的商品铺路; 另外还有一点目的。比较隐晦,就是为了宣传澳宋国,为了以后澳宋入贡大明做舆论准备。 只是几场澳宋歌剧的表演,却带着如此重要的经济、政治任务—— 张言志只好把这个重任交给他最信任的大姐头李云裳了。让她带着一些女学生,组织舆情科以外的新部门‘澳宋文工团’。 李云裳在粤秀山下演出过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她居然又在羊城市场的临时大舞台上连演几场,表演越发的纯熟精炼了,动作一点也不矫揉造作,浑然天成。 更离谱的是她居然已经能背下歌词。开始学着唱歌了! 她还真是有唱歌表演的天赋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