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神奇顺风车-《神奇顺风车》
第(3/3)页
丁一天跑了几步,突然觉得不对。
不是说极限负值的影响已经消退了吗?
谁特么来告诉我,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为什么,我还要逃跑啊!
……
杨秋岩最近确实焦头烂额。
身为中京科技大的教授,42岁的年龄,也算是年富力强。
加上研究的方向正是热门,实验室的款项还算充足,学校里也比较重视,还有几个不错的学生帮衬,可以说未来前途光明。
但就在两周前,杨秋岩突然深陷泥淖,被拉入了一场席卷学界的“抄袭门”中。
杨秋岩发表的一篇关键论文被指抄袭,和另外一名教授发表的论文雷同,对方是中京大学的一名知名教授,年近六十,在学术界比杨秋岩的底子硬扎多了,又是不同刊物,几乎同时刊发,双方顿时就开始扯皮。
大概是因为对方在学术界更有人脉,现在的舆论逐步转向了对杨秋岩不利的方向。
这论文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细分领域的开创性论文,杨秋岩近十年的心血投入其中,论文更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在电脑上打出来的,怎么可能抄袭别人?
甚至为了保密,杨秋岩几乎从不把论文带出实验室,仔细想想,唯一一次例外,还是因为上次中京几个大学的教授学术交流,杨秋岩带错了笔记本,把自己记录实验数据和论文的笔记本,带了出去。
而恰好对方也参加了这次学术交流,难道是因为那次?
杨秋岩委屈愤怒,对方表现的比他还委屈还愤怒,互相指责之中,斯文扫地。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很快学术委员会就开始介入,展开调查。
杨秋岩算是个醉心研究的纯学术派,对这些口水仗完全不擅长,对方却是各处走访,到处游说,获得了很多人的同情,而今天下午,就会展开一次听证,届时赢者名利双收,败者万劫不复,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共同署名,也会被人抢走一半心血,这让杨秋岩怎么能接受?
午饭后,准备听证会的时候,杨秋岩心烦不已,干脆开车出来转转,转悠着就跑到郊区来了。
越转心里越是憋屈,想要找个人聊聊,他都恨不得随便拉个人上车,听他诉诉苦了。
“等等,好像有个这种东西……”杨秋岩掏出手机翻了翻,就找到了一个“滴滴出行”。
摸索了五分钟,终于接单成功了。
“您已接单丁一天发布的行程,请准时到达发车地点……”的提示语响起,杨秋岩突然生出了一种荒谬的感觉。
等等,我?大学教授杨秋岩?接顺风车?没搞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