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6章,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大明镇海王》


    第(2/3)页

    这一点比起后世来就强太多了。

    后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固化是越来越严重了,好的单位几乎都是父子相传了,像电力、铁路、银行、烟草、石油等等这些,你外人是很难、很难进去的。

    另外即便是考公务员,普通人的子弟也是更难出头了,基本上一辈子都是混个科员就到头了。

    而有背景的子弟就不一样了,不管会不会读书,这都不重要了,不会读可以去国外镀金,回来就是香馍馍,是海龟了。

    即便是国内的学校,只要混个三本、高专什么的,还有专升本,甚至于连中转都可以转大专,再转本科混研究生什么的。

    有很多种渠道可以让他们得到想要的文凭,轻松的碾压没有背景的寒门子弟。

    这样的现象还在持续,阶级的固化将会越来越严重,寒门子弟将会更难出头。

    刘晋因为是穿越者,早早地就进行过深入的对比和分析,也觉得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对是公平、公正的,给寒门子弟留下了机会和出头的可能。

     尤其是现在的大明朝,大家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更高了,尽管有免费的新学学校可以读,但也有大量的普通百姓将自己的孩子送去读书院和私塾,为的就是其将来可以考科举。

    这也是大明科举考试压力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

    因为传统读书人比起以前来也多了很多倍,竞争压力自然就更大了。

    以前的时候,能够读书的自然都是家庭条件极为不错的富裕家庭,普通人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因为读书的花费实在是太贵了,束脩、笔墨纸砚、长期脱离生产,赶考、交友等等,这些都是花钱的,而且都是大把、大把的花银子。

    靠着这样的方式,高高的竖立起高墙大院,将普通子弟隔绝在外,只有有条件的家庭才能够读得起书。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欧美地区的教育制度。

    普通的家庭你的孩子送去公立学校实行的是快乐教育,主要就是各种各样的玩乐,到初中的阶段了,连九九表都不会,算数都不会,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等于多少都算不出来。

    这绝对不是在这里胡扯,而是真实的一面,快乐教育出来的人几乎都是废人,但就这也还有无数的人在舔,说快乐教育好,培养孩子的天性什么的,纯粹就是扯澹。

    想要学到知识,那就必须要读私立的学校,而私立学校的学费是极其昂贵的,随随便便都是几万美刀一个学期,你没点家底根本就读不起。

    而只有读了私立学校,才能够上好的私立高中,好的私立高中才能够上好的大学,只有上了好的大学才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

    靠着这样的办法筑起高墙大院,隔绝了普通子弟出人头地的机会,只有少部分的精英可以这样一直延续下去,一直掌控方方面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