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螺城师傅2-《荡宋》


    第(2/3)页

    从兴化到螺城乡来回有将近一百八十里多里的山路,路上崎岖坎坷,翻山越岭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日里除了南北过往的商贾,其他的人很少会走这条路。

    两个县中间隔着这么多的大山,虽然在地理上来看都是沿海县,可是实际上所有人都认为兴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山区县,而螺城是沿海地区。

    赵小品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为了家乡一大票父老乡亲的生计,也不顾不上路途遥远,一百八十多里的路,愣是咬完两个麦饼,就着几口山泉水就趟了过去。

    螺城的乡民们把自己留在兴化几个月了,自己也没带回去任何活计,平时就一直感觉亏欠家族的这些叔伯,今天终于能有所表现了,想到此处赵小品脚下就越来越有力,天微微黑的时候,就赶回了螺城。

    他们这一帮人住的村子叫王孙村,就是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那个王孙,但其实跟那个诗没有一点关系。这个村都是姓赵的,但是天下姓赵的多得不得了,跟皇亲一点都不沾边,更和王姓孙姓一点关系都没有,大宋还没建立的时候他们就生活在这里,现在官家姓赵,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些穷鬼是东京城里的赵家子弟流落至此的后裔。

    赵小品回到螺城乡的时候,他们这帮螺城师傅的带头大哥赵发达正端着一个粗瓷大碗蹲在村口吃晚饭,晚饭就一碗糙米,干的,他家就在村口,颇有点老爷守家门的味道。做这一行的,吃不得稀饭,因为体力消耗太大,吃稀的没顶一个时辰就又会饿得两眼冒金星,所以只能吃点干饭。糙米上面就几根青草叶子拌着猪油炒了一下,肉?好些日子没吃过了。

    眼下已经快过年了,村子里好多户村民都快揭不开锅了,更不要说过个体面的年了。自己下面几个同家族的晚辈赵金玉赵家思赵廷昌天天来家门口守着,一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就相当敏感,生怕有什么活路自己错过了,这不敏感行吗,家里的米都快吃见底了,天天窝在家里,种地也没人家那么好的地,大片的盐碱地连草都长不出来!

    “达叔,实在不行,咱们再出去转转呗,天天在家里这样守着,活路它也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啊?”仅存的老人中赵发达的辈份是最高的,在场的几个人都是他的晚辈。每个晚上几个都会不由自主地跑到赵发达家里碰头,时不时几个牢騒话就会冒出来。

    “出去?”赵发达看了一眼说话的赵金玉,说道:“出去可以啊,我把这个头家的位置给你,这一大帮子你来带,我跟你出去!”

    赵发达扒拉着碗里的饭,白了一眼赵金玉。赵金玉是个木匠,手艺也是略有小成,但是赵发达一句话还是将他顶得屁放不出一个来。为什么他们要拉帮结派,就因为他们螺城的这个体系都是一个领头人带队,领头的收钱,下面不管你是做木工还是做石匠,直到这个活全部做完,钱都由头家收着,后面再分钱,一般也是平均分。

    这就造成一个问题,有活干的时候统一听头家指挥,按头家的说的分钱。但是没活干的时候就是全部吃头家的,平时有活干的时候还不打紧,这没活干的时候拖着一大帮人,有多少,二三十来号人。。师傅带徒弟,师傅算工钱,徒弟管饭。

    再有钱的头家也时常扛不住这帮人这样造。这几个月下来,房子没起两栋,几十张嘴,做这种重体力活的一个个又能吃,吃得越发达到后面说不行了,回家,各吃各的。

    这时代没有电话没有电视广告,更没网络之类的东西,螺城师傅们空有一身好手艺却常常揽不到活做,外面的人介绍活通常都是靠熟人手口相传一个个介绍过去,但是隔得远了往往信息没有那么灵通。
    第(2/3)页